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紅樓王夫人15

關燈
紅樓王夫人15

賈母見到寶玉一天天好起來, 怕賈政再收拾他,幹脆叫來賈政的小廝頭,跟他說:如果老爺再叫寶玉, 就說她說了, 一來打重了, 寶玉要慢慢養,二來, 寶玉他的星宿不利,祭了星占蔔過, 說他最近不宜見人,在8月之前都不能出門。

這樣就隔絕了賈政伸手要管的可能。

賈政一向事母至孝,哪有不依的,更覺得不是他沒管好寶玉,實在是護著寶玉的人多, 他又惹不起,才讓子孫不肖。

寶玉本就懶得與士大夫交往,更不喜歡出門與這些人應酬,得了賈母的話,除了早晚到賈母,王夫人房中問安,每天都在園中玩耍。

寶釵襲人等人勸他,他反生氣的反駁,說人家好好的清白女子也學的沽名釣譽了。

眾人再不勸他。

只有黛玉從來不提功名利祿,深受他的敬佩。

林黛玉從不提,一來她本身清高, 仙子一樣的人品,自然不願沾染俗套,

二來,她通透靈性,知道寶玉這樣的身份若想在這世上生存,必然也要去求那功名利祿的,不過林黛玉知道賈寶玉的癡頑之性,勸了寶玉也白勸,所以從不開口提,覺得還是讓他開心最重要。

林妹妹可謂最知寶玉者也!

這天的掌燈時分,王夫人派到怡紅院,說叫派一個人過去,打算問問寶玉的日常起居。

沒想到來的人是襲人。

襲人是寶玉房中的大丫鬟,飲食起居都是由她一手照顧著的,平時在寶玉那邊是一刻也不離的。

王夫人本來叫的不是她,不過見她來了,也沒說什麽,而是直接問起,“他吃了什麽沒有?”

最近寶玉養傷胃口不好,人也清減了不少。

襲人說:“老太太賞的一碗湯,喝了兩口,後來又給他調了些玫瑰膏子吃了,他嫌吃煩了,不香甜。”

王夫人讓彩雲拿兩瓶香露來。

襲人接過來看,是三寸大小的玻璃瓶,上面是螺絲銀蓋,鵝黃色的簽字上分別寫著木犀清露,玫瑰清露。

襲人嘆道:“好珍貴的東西。”

王夫人說:“這是外國進貢的,他既然吃膩了玫瑰膏,就換換外頭的口味吧。”

又問:“師傅留的功課呢,有沒有落下了?”

襲人說:“二爺在養病的時候功課都一日不敢落下,趴在床上也要看會兒書,現在已經沒什麽大礙回去上課了,更是不敢落下呢。”

王夫人知道在功課上面她們知道的有限,丫鬟們畢竟也不識字,不知道寶玉看的是什麽。雜書,閑書也有可能。

王夫人另外又囑咐了兩句就要讓襲人回去。

襲人卻猶豫著說:“有件事兒,總想著來回太太,今天大膽在太太的面前說句不知好歹的話,請太太別生氣。”

王夫人說:“你有什麽想法,但說無妨。”

襲人說:“我想著什麽時候想個法,還叫二爺搬出園子住。”

王夫人說:“怎麽了?他和誰弄鬼了嗎?”

襲人說:“沒有,太太別多心,這只不過是我的小見識罷了,如今姑娘們也都大了,園子中還有薛姑娘林姑娘這樣的表姑娘,不像小時候。

“二爺太太您是知道的,最喜歡在我們堆裏混,那起子小人的嘴,比刀子還利,若未說出他一句半句不好來,別說太太心疼,就是我們這些伺候的人也難落得好。”

王夫人若有所思,這賈府上下面嚼舌根的確多,家族大了之後,這裏面的人際也覆雜,便也成為了眾人生存十分重要的一環。

那些奴才們對主子也敢議論,弄些無事生非的事情來。

王夫人其實也早想把寶玉遷出園子來,只不過讓他進園子和姐妹們一起住是元春的心意,當時不好直接反駁。

何況以寶玉的個性,如果單單把他遷出來,他到了老太太那裏也能鬧得天翻地覆,哄著老太太再讓他再進去住。

所以王夫人一直沒有動他。

王夫人說:“你這個說到了我的心坎上,明天讓他一早過來,我有話跟他說,從此以後如果月考不能達到師傅的要求,便讓他搬出園子。”

襲人一驚,她剛剛進的讒言,沒想到太太這麽快就采納了。

寶玉明天就會知道,多出來的這條規定,只因她在太太面前說的。

襲人本以為,就是太太也不能馬上讓寶玉遷出園子,畢竟礙著宮裏娘娘的旨意呢。

誰知道太太這麽快就下決斷,可是這話是襲人剛剛建議的,她也不敢說出其它別的來。

王夫人賞了襲人新制的糕點,就讓她回去了。

出了這個門的襲人,亦喜亦憂,喜的是太太真的聽進了她的諫言,決定讓寶玉考試不合格就得搬出園子。

這樣他要麽好好讀書,要麽就得搬出來遠離那些姑娘們,總有一樣能合了襲人的心意。

襲人倒是不怕寶玉因此怨上她,因為這決定是太太下的。

她們這些做奴才的,平日哪日不勸的,只是沒有用罷了。

憂的是本打算這次在太太面前露臉,為自己爭個前程,卻是沒能得到。

王夫人又豈會不道襲人的想法,八成是故意深思了她的所憂,所以才跑來諫言,難得是個心有城腑又敢想敢幹的。

在原著裏的時候,襲人就是靠著這番話,成功的得到王夫人的認可,當上了寶玉的準姨娘。

雖然沒有開臉,但是月錢已經開始按姨娘的二兩發了,府裏面也算是昭告了。只打算再等幾年正經的寶二奶奶嫁進來之後,再開臉收房。

賈家雖然公子成親之前屋裏面會放兩個人,不過不是就先得了姨娘名分的。

不然,正頭的奶奶嫁進來一看,我還沒來,竟然就先有了姨娘,那不是讓媳婦兒感覺受怠慢嗎?

而且先先放在屋裏的人,後來也算是落到正房夫人手裏,要如何處置,那就要看那位正房夫人的性子了。

老太太把寶玉當孩子一樣,不可能現在給他安排什麽姨娘,就算是覺得晴雯長得好,日後可以給寶玉使,那也是日後的事情。

王夫人這裏,襲人也是走不通的了。

王夫人雖不怎麽管家,她是知道公中的情況的,如果再不想辦法開源節流,恐怕就是王熙鳳八面玲瓏也很難體面的維持,王熙鳳的嫁妝全都當了也不夠填補的。

於是王夫人讓王熙鳳。把所有在籍的下人花名冊拿過來,還有最近三年的開銷。

發現裁減人員已經勢在必行。

王熙鳳當然也知道裁減人員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,可是她並不敢提起。

賈家這個大家族向來只有買人進人,從來沒有棄往外賣和放人的。

當了幾輩子的奴才,還得那有臉面的才能求來恩典把家裏的小孩子放了奴籍。

王夫人讓王熙鳳匯總下前幾年的收入開銷,按照她給的名頭填數進去。

王熙鳳讓人這一算啊,真是嚇了一跳,照這麽下去,根本撐不了幾年了,這不是都要空了嗎?

有再多的東西也當不起啊,現在庫房裏面就有一大箱子當票,再過幾年,當票豈不是越來越多,甚至把家裏的老底兒也當沒了。

最後只剩個空房子,到時候再想遮掩可就再也沒辦法了,所以改革裁員已經是勢在必行。

王夫人覺得很有必要讓賈政知道知道家裏的情況,所以這帳目以及觸目驚心的一箱子當票便被擡到了老爺面前。

賈政雖知家道艱難,但是沒想到已經艱難至此!

長籲短嘆一番,又說了些對不起祖宗的話。

王夫人等到他悲春傷就夠了,便提出意見,覺得家族太大,仆人太多也是拖垮家裏財政的重要一環,就向賈政建議裁員,用不著的放出去,讓他們自謀生路。

當然他們不是把奴才們換了銀子賣出去,而是把不太好的打發走t,也不要他們的贖身銀子,還給賣身契。

有這麽大的恩典,仆人們只會感恩戴德,也說不出賈家的不好來。

賈政向來不理這些俗事,聽王夫人陳列出各項條款及解決辦法,還有之後的安置,知道她心中已經有了章程,便同意她這樣去做。

因為賈政也沒有更好的辦法,每年家中的進項都是固定的。

甚至田莊那邊也是看天收成,時好時壞。

比起奴仆成群的體面,這些銀子花在他們這些做主子的身上,比起養那些可有可無的奴仆不是更好嗎。

而且王夫人承諾,要裁撤的只是下邊的那些人,每個人身邊用慣了的自然不會動。

除了會覺得府中的人少了一點兒,不會有太大的感覺。

賈政只說要好好的跟老太太說,別讓老人家為此驚著或是生氣,也就罷了。

王夫人得了他的首肯之後,自然就可以把裏外面的奴仆湊在一起,清點花名冊。

至於像賈母說這一步,她打算留在最後。

王熙鳳來跟王夫人商量細節,說:“要減省裁人是不是先從園子裏開始。”

家裏面三個姑娘加黛玉,還有寶玉,還在府中住著的時候,每個人除了自幼的奶娘之外,另外有四個教養嬤嬤,兩個貼身的丫頭,還有四五個灑掃房屋,來往史換的小丫頭。

等到他們後來進了園子,每處又額外添了兩個老嬤嬤,四個丫頭,另外還有專人打掃收拾他們所住的軒館。

再加上寶釵,李紈那兒的人,也就是說每人身邊至少有二三十個人侍候。

這的確是有些多了,不止他們那兒,府裏各處各個主子那兒的人都不少,還只是掛在他們名下的。

還有針線,裁剪上的人,廚房的人,采買的人,家養的各種工匠,管車馬馬廄的人……

府邸也是幾代人的傳承,繁衍生息,奴仆眾多。

再加上嫁進來的媳婦兒們,各自有幾家陪房,後都成了賈家的奴才。

府中出生的孩子,為家生子。

無論是女孩還是男孩,有五六歲大的時候,若夠機靈,就開始在這府中當個學做活的小童,或學著伺候主子。就有了月錢拿。

有那身體不好的或者是長相不行體格弱的,沒被選上,就被留在了自己家裏。

也就是說奴才們生了孩子,到五六歲的時候,就相當於是由主人給養著了。

那這樣算下來,這闔家上下,少說也有八九百的人口了。

光是養這幫人,開銷就大了。不僅是他們的月錢,還有吃穿住行,以及衍生出來的很多。

到了正經的主子那裏,再不知節儉,一味的奢靡享受。不就是連公爵的爵產讓這一大幫子人也要捉襟見肘了嗎?

王夫人說。“不光從園子那面減人,各處都要減,除了老太太那裏,該減的都減一減吧。這次既然決定放人出去,不如就給她們個恩典,有哪家或哪個人想出去的,都叫他們上你那裏報名,查明了只要清清白白,沒做什麽對不起府裏對不起主子的事兒,就放了出去吧。”

王熙鳳一合計,按照太太這意思,少說要遣散一半的人。

這樣這個家運作起來還輕松一些,而且剩下的人也足夠使的了。

王熙鳳早就想動一動這些人了,只不過她作為孫輩的管家媳婦兒,還是代管,不好開這個口。向上不好開口,向下也不好交代。

如今太太開了頭,王熙鳳自然無有不從的,立刻風風火火的張羅著辦了。

同樣是賈府的奴才,性格也不盡相同。

有人志氣高,就算是身無分文,從頭開始,也願意做個自由身。

有的覺得已經賺夠了的,可以回去養老了。還有的覺得自己一輩子當了奴才,子孫後代不想再當奴才的,便都來求主人開恩。

王熙鳳那裏的人絡繹不絕。

有願意出去的,自然也有那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出去的,在這府裏面做奴才也比外面做普通人風光的多,還有月例銀子,時不時的還能撈上一筆,抱著這樣的想法留下來的也不少。

王熙鳳早就料到了他們那麽多的小心思,既然已經開始裁員,過後肯定會有跟進的對下人們的約束和規定,不怕他們不聽話。

各人的大丫鬟都沒有動,一來都是已經用慣了的,如果真要換人,這才會引起主子小姐們的不習慣。

二來,她們也沒人願意出去,一個月一兩銀子的月錢,一年光月錢就有十幾兩,再加上各處的賞賜,一年下來的收入夠一整個普通人家的開銷還綽綽有餘。

有的一家子求了恩典出去,卻仍把女兒留在府中當大丫鬟。

賈府大規模裁人,雖然多數出於自願,仍然引發了動蕩,外人猜這賈家是不是要不行了。

不過外面的閑言閑語,王夫人才不會在意。

就是賈母,這些天也有些懶懶散散的樣子。

但這事報到她這裏的時候,都已經定下來的,連放出的人員名單都已經擬好了,並不是要她定奪的。

賈母一心想養尊處優,無憂無慮的養老,自然是沒有那許多煩心事兒。每天只要和孫子孫女們說說笑笑,盡情的等著兒媳婦兒孫媳婦兒過來立規矩,盡孝道就好了。

遇到家裏面的大事,也會有人來向征性地回她一聲。

若是小事,是連說也不會說一聲了。

這次裁員就是一件大事兒,辦的卻不如她的心意。可是等她知道的時候都已經定了,不論是外面,裏面,還是要被放出去的奴仆們自己,都是同意的。

賈母就是想給否了,也不能逆了那麽多人的意。

所以這幾天她便有些不自在,或者說是在賭氣,這麽大的事情竟然不先跟她商量。

按照賈母的意思,賈家從來只有往進買人,還從來沒有這麽大規模放人的。

王夫人耐心的跟她解釋了半天。

說這人太多了,主子們只有幾個,不需要那麽多人伺候。

而且良莠不齊,有好有壞。就像是每個人身邊伺候的人,只有那麽三兩個還算拿得出手,剩下的人都是上不得臺面的。這次剛好就把那些看起來不符合要求的裁撤下去。

再有家裏人多口雜,也難管教。那些跟了賈府多年有心消奴籍的,也合該給他們個恩典,權當是為賈母祈福了,放出去的人都知道這是老太君的恩典。

賈母聽到這話,面色方好看了些。

又有王熙鳳李紈等人在一旁湊趣兒,說要多給老太太積德積福,賈府眼看就要有一個福壽雙全超過百歲的老壽星呢!

賈母這才帶上了一點笑模樣。

這園子中還有府裏有一半的人出去了,這工作安排自然應該重新的規劃起來。

就像是以前,大丫鬟們半點粗活都不用做,只需貼身伺候主子的起居飲食就行了。

現如今外頭幹活的人沒有那麽多了,自然就會有所變化。

比如她們幾季的新衣裳,需要她們自己取了料子來做。或是有一些工作就讓丫環們自己動手,如燒個熱水,傳個膳之類的。

這些王熙鳳早就已經考慮在了內了,制定了很明細的工作範圍 ,都落實到每個職位每個人的頭上,這樣誰也別想偷懶。

也不再有相重覆的活計,該誰的就是誰的。

前一陣兒,知道各處要往外攆人,不少人都戰戰兢兢,特別是寶玉房裏的那些丫鬟們,生怕被攆的是她們自己。

她們如今在府中過的日子滋潤的比普通人家的小姐都好,主人家富貴,寶玉作為頂頭上司又寬容待女孩們好,從來都是好言好語哄著她們。寧願從此多分點兒擔點兒活不教。,也不願意出去。

等到各處都塵埃落定了,留下的才總算松了一口氣。

不過王夫人這次放人也算是給眾丫鬟們一個警醒,若是主人家覺得你不好了,立馬就放出去。

沒看那大批的都放出去了,不再差一個兩個。

所以大家都用心做事,不敢怠慢。

雖然人員裁撤了一小半,沒有那麽多冗雜和相互推脫,工作效率卻高了起來,

尼姑們除了妙玉仍然住在龍翠庵之外,其他的都已經打發走了。

還有那些小戲子們暫且留著了,這時候的娛樂並不多,家中有一班小戲,老太太和姑娘們偶爾還可以打發打發時間。

時隔不久,皇上見賈政人品端方,名聲清高,封他為外省的學臺,好為國家選拔真才實學的人士。

賈家上下高興不已,這可是皇上提拔賈家的開始。

大家都以為皇上終於想起了賈家老臣,而且這個恩典直接落在賈政的頭上,那必然是看著賢德妃面子,覺得賈家飛黃騰達的日子馬上就要來了。

在上下高興的當口,王夫人也說不出t,讓賈政推辭別做這個學臺的話。

她知道話一出口一定會受到質疑,甚至賈政可能覺得她是瘋了,竟然還有勸丈夫往外推升官兒機會的。

王夫人唯有多囑咐他在任上克己勤勉,一心報國,約束好手下等等。

賈政要去赴任,自然不會自己去,他養的那些清客都是要跟著他的,有事情了找他們商量商量做決斷,養這幫人不就是為了這種時候有幫手。

王夫人不放心的就是這群人,雖然知道他們人品敗壞,蟄伏在賈政這裏就是等待這樣的機會去大展身手貪汙受賄。

可是在人家沒做出來之前,王夫人也說不出他們有問題。

說了賈政也不會信,還會認為王夫人血口噴人,懷疑他的這些門下清客們。

王夫人又怕賈政受他們愚弄,到時候也不能及時發現。

她便跟賈政說:“族中有一子弟蕓兒是個能辦事會說話的,只因為從小失去父親,落魄了,沒有機會學東西。”

讓賈政帶著他出去歷練歷練,平時就算當個小廝也好。讓他長長見識,學學辦事兒。

賈政是願意提攜後輩的,特別是可造之才的後輩。

他連別人家的人都不吝嗇於提拔,攏到賈家的勢力裏面,更何況是自己家人呢,賈家有出息的子弟越多越好。

叫來賈蕓一看,果然喜歡,就決定這次帶著賈蕓一起了。

賈政本身就是個甩手掌櫃,有什麽事情都喜歡吩咐人去做,很少親力親為。

他在家裏的時候,都把賈璉叫過來替他辦事兒。

而這次外放學臺,賈璉是不可能跟著的,只因賈璉也有個官身的,沒有聖旨自然不能跟著賈政出京。

如今有了個賈蕓,正合他的意。

賈蕓意氣風發地跟著賈政出發了。他臨走之前,太太已經好好囑咐過他,這次的目的除了歷練學習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他要悄悄地當賈政的耳目。

看住他的那些清客,如有任何不法之事或越軌行為,要立刻去告訴賈政,不能讓他們糊弄了老爺。

到時候若是真出了問題,清客們可以拍拍屁股走了,而賈家全族都要跟著背鍋。

賈蕓當然知道若是這幫清客真的徇私枉法問題的嚴重性,跟王夫人保證會盡他所能,替老爺守好門戶。

王夫人這幾天忙著幫賈政打點行李盤纏,趙姨娘,周姨娘也來跟著忙活。

王夫人看了看趙姨娘,對賈政說:“老爺在外的時間長,若沒有一個妥當人安排起居,也不能叫人放心,老爺且看看喜歡讓誰跟著。”

實際上王夫人明知道賈政冷著趙姨娘很長時間了,自從知道和馬道婆勾結殘害寶玉開始,便從未給過她一個好臉色,不過,這兩人必定也是多年夫妻了。

反正王夫人從來不把趙姨娘當對手,也不把賈政當丈夫,只當他是上司看待,不介意給他們一個臺階下。

趙姨娘躍躍欲試,周姨娘老實本分從來不言不語。

賈政看都沒看自己的兩個姨娘,說道:“我這次侍奉聖上之命,去為國家選拔人才,尚有公務在身,身邊再帶個女人像什麽話!”

趙姨娘本來躍躍欲試,就等著老爺發話,就可以帶她一起去。

他們兩個這麽多年,賈政還從來沒帶她出過門呢!

賈政自己也沒出過門任過官兒,趙姨娘之前也幻想著,若是能跟老爺一起出去,沒有太太管束,她才總算能常常做女主人的滋味。可也知道這想法多半是做夢比較快。哪個太太會安排姨娘跟著老爺出門的,除非老爺自己提起她。

可是這些天下來,她並沒有機會和老爺單獨相處。

沒想到太太竟然親自遞過話來,可把趙姨娘激動壞了。

都說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,周姨娘便撇了撇嘴,她知道老爺就是礙於面子也不會帶她們之中的任何人。趙姨娘自己走在鋼絲上耍猴戲面不自知,還想四處蹦達呢,當真是可悲可嘆!

果然,賈政根本沒打算帶人出去。

賈政卻一口否決了,趙姨娘的心從天上跌到地下。

王夫人說:“老爺說的對,帶人出去不方便,可也別委屈了自己,全是小廝們粗手笨腳的照顧,實在委屈了,老爺路上若有喜歡的清白人,自可以先收著,等回來見過了老太太再給名份。”

賈政有一個如此替自己著想,又不生嫉妒之心的夫人,本來應該高興的,可是經過這幾年的相處之後,他也早就看明白了。

夫人正是嫌棄他,所以才總把他往外推。

兩人若想回到年少夫妻時的樣子,那是不能了。

賈政常常為此感到自責,一定是他這些年來寵愛趙姨娘的作為傷透了夫人的心,所以才讓她吃齋念佛,人雖然還在府上,心已經在紅塵外了。

於是他對本來就已經有了很大意見的趙姨娘,越看越不順眼。就算不礙於名聲體面,他也不會帶她去。

而丫鬟下人們只覺得夫人真是大度賢惠,簡直是賢妻良母的典範,一切以老爺為主。

老爺有此夫人,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。

姨娘們也只能幹著急,覺得太太實在太大度了,本來老爺在家他們巴不得太太這樣,可是現在老爺要外放出去,這對她們而言反倒不好了。

生怕賈政回來之後再帶回來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妖精,他們都已經上了年紀,那誰還能幹得過啊。

王夫人卻自覺照顧好賈政,不落話柄就行了。她才懶得操心賈政去睡誰,有沒有人伺候。

家裏的兩個姨娘現在也形同虛設,王夫人也不能裝不知道。作為賢妻自然要替丈夫張羅了,還好他馬上要外放了,這事兒便讓他自己掂量去吧。

自從知道趙姨娘的罪行之後,賈政再不肯去她屋裏,還連個正眼也沒有,不過是為了兩個孩子,才暫且容忍著她。

以王夫人的經驗,等到探春出嫁,賈環娶親之後,這個趙姨娘必定是查無此人,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的。

這就是大家族的齷齪,時不時的消失一兩個人也沒人會註意。

而這些姨娘之流,與奴才也沒有區別,觸犯了家規道德,就如同觸犯了法律,主人家是有權利進行處置的。

賈政奉了聖旨,擇定在八月二十日起身,那天,拜過宗祠以及賈母,便啟程赴任。

探春知道了她姨娘幹的那些齷齪事兒,郁結難疏,也跟著沒臉見人,躲在院子裏好幾天不出來。

不過後來她也想通了,她也不能一輩子藏在秋爽齋裏。

趙姨娘是趙姨娘,她是她。

她自己行事做事和趙姨娘不同,自有她的一番道理。

趙姨娘非要自絕後路,做出那種丟臉掉腦袋的事情來,她攔不住也管不了。

何況現在是事後,已經人盡皆知了。

就算是探春這個跟她有血緣關系的人,都知道趙姨娘沒什麽以後了,不過熬日子罷了。

能夠給他們少丟點人,探春就阿彌陀佛了。

他們雖然有割不斷的親子關系,可是探春的母親是太太,她日後只看著太太就行了。

聽說外面那馬道婆定罪問斬都已經數月了,這些天來,太太和老爺一定早就知道了。

而太太一如往常,並沒有表現出對她厭惡或者牽怒遠離之類的,可見在太太心中仍然和以前是一樣。

王熙鳳見有風聲漏進來,才不得不把所有人聚在一起,讓千萬瞞著老太太。

就連鳳姐兒對她仍是與往常一樣,可見別人並不把她和趙姨娘畫上等號。

探春本來就是個大氣的,更會自己寬慰自己。

她本就有個身份尷尬的娘,夾縫中生活了這麽多年,如果再不自己有本事爭口氣,在這個家族裏也要像賈環一樣活成透明人了。

於是探春打起了精神,給各處都下了帖子,請大家過來到她的秋爽齋一聚。

這幾天她不曾出去,對外就說有天晚上貪看雨後初霽的晴朗夜空,九點多還在芭蕉樹下散步,著了涼。

這幾天各處都有人來問候,她便下貼子說:如今病好了,感謝各位兄長姊妹的垂問之情,又想起古人起詩社,想來不是男子的專長,她如今也想起一個詩社,眾人若有興趣,便請各位兄弟姊妹前來一晤。

寶玉歡喜的什麽似的,來的時候看見眾人都來了。

大家見寶玉進來說,“看吧,又來一個。”

探春笑著說:“我不算俗,偶然起個頭,寫了幾個帖試一試,誰知道一召皆到!”

寶玉笑著說:“可惜遲了,早就應該起個社的。”

他本就喜歡吟詩作對,更喜歡和姊妹們在一處,這如今風雅的詩社一開,簡直正對了他的心意,更恨自己早沒想到。

探春笑著,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,就知道二哥哥會最喜歡。t

林黛玉說:“你們只管起詩社,別算上我,我是不敢的。”

迎春說道:“你若是不敢誰還敢呢?”

探春笑著說:“這起詩社,一來是效法先賢雅士,二來就是仰慕林姐姐和寶姐姐的詩才。”

寶玉說:“這個我作證,三妹妹給我的帖子上就是這麽寫的,這可是個正經大事兒,大家都別你謙我讓的,有主意的出主意,有章程的出章程!寶姐姐也出個主意,林妹妹也說個話。”

寶釵笑著說道:“我就說你是無事忙,這會兒人還沒到齊呢!你急什麽?”

一語未了李紈來了,進門就笑著說道:“雅得很,要起詩社,我自薦為掌壇,前兒個春天我就有這個意思,只是想了想我又不會做詩,瞎亂起些什麽,因而才忘了。既然是三妹妹高興,我就幫你作興起來。”

接下來大家各自取了雅號,別人的號都有了,唯獨寶玉因為之前有用過幾個舊號,又都不喜歡了,還想再重新起一個。

探春說:“你的號多的很,又起什麽,我們愛叫你什麽,你答應就是了。”

寶釵就取笑他說,“這世間難得的就是富貴,更難得的是閑散,兩樣不可兼有。偏偏你就兼得了,就幹脆叫你‘富貴閑人’吧。”

寶玉連忙說:“當不起,當不起,到是隨你們混叫去吧。”

然後李紈又說她和迎春,惜春都是不太會做詩的,卻也受邀做了這詩社的成員。幹脆讓迎春和惜春作為副社長,一個負責限韻出題,一個負責監場謄錄。大家別強求她們三個作不作詩,有簡單的他們也會作一些。

迎春和惜春兩個的才華本就不比眾人,聽到這話,自然是十分讚同的。

只是探春沒想到,她這個提議一出,大家積極響應外,立刻被大嫂李紈摘了桃子。還拉上了迎春和惜春,跟她站在同一戰線。

探春也不好再強要回社長之職,說:“這話也就罷了,只是自想好笑,好好的我起了個主意,反叫你們三個管起我來了。”

探春說既然是她出的主意,那第一社就應該在她這裏開。於是有了第一個海棠詩社。

吟詠的正是賈蕓臨走之前送給賈寶玉的兩盆白海棠,寶玉貢獻出來,讓大家吟詩作賦。

探春提議辦詩社,將大家聚集起來,投其所好,自是想在姐妹之中建立,增加別人對她的好感度。

大家輪流吟詩作賦,打發閑暇的時光,也讓園中生活能夠增添雅趣。

賈母和王夫人,無疑也會支持他們的舉動。

一個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子,有著超群的文采,錦心秀口,談論的是詩詞歌賦和風花雪月,怎一個‘雅’字了得。

又打發了時間,又不生事端,這聚會還很文雅,家長們都是同意的。

賈政那邊,清客們見到賈蕓雖是旁支子弟,卻是賈政孫子輩兒,做官的時候都帶在身邊,明顯很有提拔歷練之意,也不敢小覷了他。

又見他為人圓滑,很會說話辦事兒,而人品卻正直,倒是收斂不少。

上次來過賈府打秋風的劉姥姥又來了,摘了一大批地裏面頭茬摘下來的新鮮瓜果送給賈府,她這次來與第一次戰戰兢兢求施舍不同,是為感謝賈府上次慷慨相贈來的。

上次王熙鳳給帶回去的那四十兩銀子,真是幫了大忙了。

本來她家裏飯都要吃不上,這個冬天不知道怎麽過。

來了一趟賈府,天上就掉下來這四十兩銀子,那可是莊稼人兩年的嚼用,果然這大家族出一根汗毛都比他們的腰粗。

劉姥姥把這錢拿回去,不但一家人有了過冬的開銷,春天還多種了幾畝地。這一整年,地裏的活兒變得忙了,收成也多了。

劉姥姥一直在地裏忙著不得空,趕緊趁著不忙的時候,讓人趕著車,把這些瓜果蔬菜送城裏來了。

平兒這一次回王熙鳳的時候,剛好在老太太那邊,老太太聽到了有這樣一個老人家,也說要見一見,說她正想找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呢。

劉姥姥是個很有生活積累的老人家,看似淳樸,其實也很世故圓滑。

一見到賈母的面兒,就討了這位老太太的歡心。她說的也是老太太,太太,還有姑娘們愛聽的話。

故事都能現編的,劉姥姥編的那個十七八歲的水靈姑娘大冬天雪下抽柴的故事,連賈寶玉都聽著了。

她投其所好的技能很是有一些,王熙鳳看穿了也不戳穿她。

王熙鳳管家見識過了許多人,自然是比這些姑娘們見的多了,自然知道有這樣圓滑事故的人,各人有各人生存的法門。

賈母便留劉姥姥在家裏多住幾日,改日也跟老太太逛逛家裏的園子,看看有沒有他們鄉下的好。

剛好前兩天史湘雲來了,借用薛家的螃蟹設了一回席,開了一次菊花詩社。

與頭一次的海棠詩社一樣,都得了不少好計妙句,大家本來還商量著如何還席。

眾人就攥著讓老太太來還席了。

賈母十分樂於參與她們的活動,哪有不應的。這才有了改日逛園子開宴席的由來,劉姥姥正趕上了。

賈母那邊的聚會散了,劉姥姥還特地來拜見王夫人,感謝太太上次幫了他們。

王夫人見了她,還與她說了好半晌的話,回憶了一下當年,還跟劉姥姥說:下次只管來,不要再帶什麽東西了。

那些瓜果蔬菜他們種得多,自然也是要賣錢的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